□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國鋒
煙波浩渺的太湖,是長三角最為重要的水體,不僅蘊藏著豐富的生態資源、滋養著流域內星羅棋布的城鄉發展,還是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寶庫。其中,太湖最大的西山島,面積約90平方公里,島上不僅有太湖最高峰縹緲峰,還自古以來形成了石公山、林屋洞等名勝古跡,古村落遍布全島。
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近日批準了《蘇州市太湖生態島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成為這座我國淡水湖泊中最大島嶼保護和發展的里程碑。
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目前不僅擁有包含80.87平方公里太湖風景名勝區用地、6000公頃國家森林公園、7萬畝國家生態公益林,還有148平方公里的太湖水域。為了高標準打造“太湖生態島”,《條例》將適用范圍規定為金庭鎮區域范圍內的西山島等二十七個太湖島嶼和水域,并明確要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格實行生態空間管控,將太湖生態島建設成為低碳、美麗、富裕、文明、和諧的生態示范島。
“這一規定彰顯了生態立島原則,有利于進一步凝聚太湖生態島生態保護的共識,認知更加清晰、態度更加剛性、行動更加自覺?!碧K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陳巧生介紹說。
為了對太湖生態島進行長遠謀劃和統籌安排,《條例》第七條對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和有關專項規劃之間的關系作出規定,并規定了有關規劃的編制主體。
同時還明確新建、改建、擴建的應當按照法定規劃控制高度,其體量、色彩、形式、空間尺度等要素,應當與環境和自然景觀相協調,體現江南文化特色和水鄉韻味?!耙杂邢薜拈_發讓位自然,避免對高層建筑的盲目崇拜?!标惽缮榻B說。
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水環境是太湖生態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物質載體。因此,《條例》規定了動態監測制度,及時預警生態風險,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防止外來物種入侵,保護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地方特色種質資源、野生動物棲息地,全域禁止獵捕等。
西山島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包括林屋山、摩崖石刻等省級文保單位6處,石公山等市級文保單位29處,明月灣古碼頭等控保建筑17處。還擁有1項國家級非遺項目,4項區級非遺項目,成為太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據此,《條例》對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進行了詳細規定,對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筑、歷史建筑、傳統民居、古樹名木建立記錄檔案、設置保護標志、制定保護措施。
“《條例》特意在加強古村落、傳統村落保護中,明確了進行梳理傳統街巷空間結構,恢復水系功能,延續原始脈絡肌理,組織村落保護性修繕等?!标惽缮f,這些舉措都有利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值得關注的是,《條例》并沒有按照傳統立法體例規定“法律責任”一章,而是參照《江蘇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條例》的體例,設置了“法治環境”一章。
陳巧生說,其主要原因在于,金庭鎮位于太湖流域,國家、省和市在生態保護、水氣土壤污染防治、山水林田湖草保護、規劃、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已經有了幾十部法律、法規、規章以及規范性文件進行制約,禁止行為的規定已經十分詳盡,不規定禁止行為的法律后果不會造成太湖生態島處罰依據的缺失。
“相反,如果列舉不當或者不全面反而有立法放水的嫌疑?!标惽缮榻B說,通過設置指引性條款,為與即將生效的行政處罰法有關規定及正在進行的行政執法權下放改革相銜接,讓“看得見的管得著”,同時按照權責一致原則,規定對造成生態環境和資源嚴重破壞的,實行終身追責,并明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嚴懲各類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開展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為太湖生態島建設提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