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莫小松
□ 通訊員 尚永江 楊紅
4月25日至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考察,先后深入桂林、柳州、南寧等地調研。從湘江之邊到漓江之上,從柳江之濱到邕江之畔,習近平總書記一路走來、一路關切,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
囑托,聲聲入耳;前行,力量倍增。
廣西政法機關圍繞“在鞏固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上彰顯新擔當”這道考題,凝心聚力,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推動法治廣西、平安廣西建設強大動力,轉化為干事創業巨大熱情和自覺行動,書寫廣西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邊疆鞏固安寧、人民安居樂業生動實踐。
法治護航綠水青山
毛竹山村是桂北一座普通的村落,全村種植葡萄320余畝,平均年總產量100萬斤以上,年人均收入3萬元。產業發展的同時,該村選舉產生黨群理事會,成立葡萄種植協會,建立村規民約、民主議事、矛盾化解“三大制度”,讓“村官管理”變“村民自治”。全村連續十多年沒有群眾上訪和刑事案件,成為有名的和諧村和富裕村。
廣西政法機關積極護航生態文明建設。5月13日上午,廣西高級人民法院聯合廣西人民檢察院、廣西生態環境廳以及桂林市漓江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簽署司法協作框架協議,建立漓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障服務聯動機制,漓江生態環境司法保障服務聯動中心以及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法庭揭牌成立。
同一天,一起破壞漓江生態環境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在桂林漓江邊開庭,案值雖小,但意義深遠。庭審結束后,三起非法捕撈案被告人賠償的共計1萬尾替代性修復生殖放流魚苗投放漓江。
廣西政法機關積極探索“誰破壞,誰修復”修復生態機制,引導案件當事人對受損的生態進行修復,同時發出司法建議書,幫助行政機關堵塞漏洞、規范管理。
這是廣西政法機關在漓江生態保護上打出的一記“組合拳”。
廣西政法機關將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時的殷殷囑托,轉化為生動的司法護航實踐,以“重拳打擊+齊抓共管”為基礎,貫穿“普法宣傳+生態修復”主線,搭建“公益訴訟+巡回法庭”平臺,擦亮廣西“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一碗螺螄粉帶出一個幾百億元產業,不知有多少人為此付出了努力。柳州市中級法院聯合食品和衛生監督等部門,制定《柳州螺螄粉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有力推動了柳州螺螄粉品牌化、標準化、規?;?、產業化發展。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出臺4個方面20多項具體措施,全區各級政法機關結合職能,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加強產權司法保護、強化企業安全防范、提供涉企法律服務。
賀州市的“三個千億元產業”落戶平桂,得益打造的一流營商環境,平桂區政法機關堅持把法律服務送到項目一線、把矛盾糾紛化解在項目一線、把違法犯罪打擊在項目一線,累計為項目建設作風險評估200余次,化解涉及項目建設的矛盾糾紛300余起。
北海政法機關通過開展“走企護商除亂”行動,集中走訪、解決問題、建立機制三個階段有序推進,對全市企業進行全覆蓋走訪,總共走訪了1000多家企業,收集1000多條意見建議,現場解決800多個問題。
2020年北海市簽約“三企入桂”項目162個,投資總額排名廣西第一。
民族團結共奔小康
走進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波川村,各種法治宣傳標語迎面而來。村黨委書記譚榮慶說,環江縣司法局是波川村脫貧攻堅的后援單位。
如今的波川,1000多畝柑橘水果產業,每年出欄菜牛500頭以上,2000多畝優質水稻,400多畝桑蠶產業,建有1個產業園,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在環江縣司法局的帶動下,村里建起了法治文化室、法治宣傳長廊,6個法治宣傳隊定期到各屯開展法治宣傳活動,村民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不斷提高。波川村入選第八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
龍勝是全國僅有的兩個各族自治縣之一,政法機關延伸服務觸角,在龍脊梯田景區山腳下建設旅游法庭和警務室,加強鄉村治理,形成一村一文化隊、法官+寨老調解機制,5個民族和諧共處,景區和諧發展。
南寧市西鄉塘區中華中路社區成立“民族之家”,設置有“民族團結巷”“民族團結宣傳長廊”“民族之家圖書室”“社校聯建共建點”“謝大姐暖心屋”“雙語培訓室”等功能區,為轄區群眾在勞動就業、子女上學、住房居住、困難幫扶、矛盾調解、法律咨詢、語言培訓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讓民族地區群眾進得來、留得住、有發展。
平安村屯安居樂業
地處邊境的德??h都安村窯莊屯,果園里、田野上,一袋袋包裝的化肥隨意堆放,家家戶戶門窗洞開,一棵大樹下,停放著七八輛嶄新的小汽車。令人奇怪的是,這些化肥和車輛的主人都不在,也無專人看管。
“這樣安全嗎?”記者問一名路過的村民?!拔覀冞@里的治安很好,村民之間就像一家人?!?/p>
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卻說出邊關農民的滿足和幸福,道出邊境線上美麗鄉村的平安和諧之美。
這個如世外桃源般的平安村屯,到底是如何營造的呢?都安村黨支部書記唐啟堪介紹說,以“村警務室”為主導,在每個屯成立了綜治中心,通過建立村警務室與村巡防隊聯防,村巡防隊與屯平安協作組聯防,屯平安協作組與黨員群眾聯防等機制,都安村社會穩定和平安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20年,都安村共有“零案件屯”11個,占全村總屯數的98.13%。
那坡縣則積極打造“百里和諧邊關示范帶”,在邊境構建縣、鄉、村、屯、戶五級聯動服務網絡,組織引導村干部、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黨員中心戶、復退軍人、駐村干部、大學生村官等人員積極參與“農情鄉解”工作。
一個縣是一個影子,也是一面鏡子。目前,廣西1247個鄉鎮(街道)、16136行政村(社區)全部建立了綜治中心,13719個行政村(社區)實現了網格化管理,平安建設基層基礎日趨成熟,有效激活了平安建設的“末梢神經”,解決了平安建設“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老百姓為此紛紛豎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