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利民
4月22日,四川省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成都舉行。四川取得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1501個貧困村全部退出、62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曾經,四川是全國扶貧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近年來,四川省司法行政系統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脫貧攻堅的重大決策,緊緊圍繞司法部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以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為重點,堅持“扶貧與扶智、扶貧與法治”深度融合,把法治意識培養作為智力扶貧的基礎,把法律服務作為精準脫貧的支撐,走出了一條具有四川特色的法治扶貧之路。
“產業扶貧”“法治扶貧”雙管齊下
白玉縣曾是四川省45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13年底,全縣貧困發生率為25%。而到2019年,白玉縣地區生產總值18.8億元,位于整個甘孜州前列,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增長,全縣貧困發生率降至3%以內,群眾認可度達99.94%。
近年來,四川省司法廳切實擔負起定點幫扶白玉縣脫貧攻堅工作牽頭單位職責,立足“造血功能”增強,整合各項幫扶資金,大力扶持產業發展,引進高原雪菊進行基地種植,引種青杠木耳實現規模量產。高原雪菊基地去年實現量產8500斤以上,帶動貧困戶516戶、2000余人。青杠木耳基地去年量產干木耳500余斤。
記者了解到,四川省司法行政系統持續通過“以購代幫”等方式,深入推進消費扶貧。2019年,司法行政系統通過“以購代幫”的形式,采購白玉縣農副產品總額達562萬元,全縣6個鄉鎮36個貧困村516戶貧困戶直接受益,實現戶均增收9145元。此外,四川省司法廳幫助白玉縣在成都、中山、鄭州等地參加各類大型農產品推介會10余次,并通過國家扶貧832平臺、圣潔甘孜電商平臺等建立穩定銷售鏈,進一步擴大銷售規模。
“除了經濟上的幫扶,扶貧干部還經常跟白玉縣司法局、章都鄉司法所一起在我們村開展法治宣傳‘壩壩宴’活動?!卑子窨h章都鄉戈德村村干部安加說,“現在老百姓曉得法了,也講法了,我們的工作也好開展了?!?/p>
同時,依托農民夜校、群眾大會等契機開展常態化法治宣講,深入宣傳脫貧攻堅政策和法律法規。并通過不定期開展法律知識競賽活動,培訓“法律明白人”,評選鄉村法治示范戶,激發全村老少學法、知法、用法、守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選派法律服務志愿者、培養貧困村‘法律明白人’等舉措,能有效彌補貧困地區法律服務資源緊缺的問題。通過完善村規民約、開辦農民夜校等,營造講法律、守規矩氛圍,讓依法依規辦事成為村民的共識,為脫貧攻堅營造和諧穩定的環境?!彼拇ㄊ∷痉◤d相關負責人說。
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發展
廣元市的蒼溪縣與巴中市的平昌縣均是革命老區、邊遠山區、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三區疊加”的國家級貧困縣,屬于貧困人口多、貧困發生率高、脫貧難度大的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通過推進紅色引領、綠色發展,建強基層支部、驅動脫貧攻堅“強引擎”,平昌縣隴山村和蒼溪縣云臺村兩個村提前兩年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其中,隴山村還獲得了“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榮譽稱號。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只有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脫貧攻堅才能有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證。
在隴山村,巴中監獄與村支部結對共建,通過簽訂共建協議,贈送黨建書籍等,搭建支部陣地,凝聚合力,把黨員真正組織起來,把黨支部的功能切實發揮出來。
在云臺村,廣元監獄“洪林黨支部”與村支部結對共建,以“三會一課”、“六個一”、支部“十個標準化”建設、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等黨建活動為載體,進一步加強業務交流和學習,有效整合黨建資源,通過支部共建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促進、共同提升的目的。
在扶貧過程中,黨員干部到包掛貧困戶家中,詳細了解其基本生活、看病就醫、子女入學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做到一戶一策、精準扶貧。
黨建可強村,產業可富民。但如何更好實現兩者之間“雙促進”,推動兩者之間“雙轉化”,是對扶貧干部的考卷。
現在的隴山,一幢幢新居錯落有致,一畦畦菜園生機盎然。隴山村積極推行“支部+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現代農業,種植蓮藕、大蒜、蔬菜等600余畝,并與巴中監獄、達州監獄簽訂蔬菜、肉類長期供應合同,年產值達500萬元,實現貧困戶年戶均增收2884元。
在云臺村,廣元監獄因地制宜,發展高山種植,建立“短、中、長”產業發展機制,幫助成立專業合作社,推行訂單農業;幫助建立蔬菜等特色種植園,發展黃羊、跑山雞等傳統養殖業,確保脫貧致富有產業支撐。
廣元、川中、嘉陵、川北、綿陽、巴中、達州七所監獄共收購隴山、云臺兩地農副產品657.6噸,實現銷售收入400萬元。
2018年以來,全省司法行政系統先后與貧困地區簽訂農副產品“以購代扶”協議12份,組織全省監獄、戒毒、警院以及各協會,采取訂單采購方式,兜底回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共計3650.98萬元,幫助2.6萬名貧困群眾人均年增收800—3000元,其中購買蒼溪縣、平昌縣農副產品達1100余萬元。
禁毒專員助力脫貧攻堅
“地莫鄉是全縣毒品問題重災區,2015年曾被列為全州30個外流販毒重點通報鄉鎮,7個村中有4個村屬于全州重點整治村。我既要負責地莫鄉的禁毒工作,也要兼顧全鄉的脫貧攻堅工作?!睕錾揭妥遄灾沃菡延X縣地莫鄉脫貧攻堅綜合幫扶工作隊副隊長、鄉禁毒專員王冰說。
記者了解到,自2018年6月以來,四川省司法行政系統選派了102名民警在涼山州昭覺、布拖、金陽、喜德等9個深度貧困縣的鄉村擔任禁毒專員或“四治專員”,開展毒品源頭治理,助力脫貧攻堅。王冰便是其中之一。
面對嚴峻的毒情形勢,王冰迎難而上,在他的努力下,地莫鄉成為全縣首批“索瑪花”管控系統試點鄉。帶領全部綜合幫扶隊員參與“索瑪花”吸毒人員管控,嚴格落實“五長”責任制,采取“人盯人”模式:“鄉包村、村包社、社包戶、戶包人”,實時管控。
據了解,102名四川司法行政系統民警自抵達涼山以來就吃住在村,同彝區群眾住在一起、干在一起、累在一起。
為加強禁毒防艾宣傳,禁毒專員深入開展社區戒毒和社區康復指導工作,通過“科技+禁毒”、農民夜校、知識講座、壩壩會、宣傳欄等形式開展禁毒防艾宣傳5000余場次,宣教98萬人次,發放宣傳資料20萬份。
此外,他們秉持著主人翁的精神,在當地禁種鏟毒、計劃生育、控輟保學、護林防火、政策宣傳、基層黨建、綜合治理、安全生產、“四好”建設、產業調整和移風易俗等影響和制約脫貧攻堅最困難的方方面面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
三年來,禁毒專員們通過努力扭轉了涼山彝區禁毒社會化工作空白落后的現狀,涉毒人員管控率提升至98.8%以上,圓滿完成“零種植、零產量”禁毒工作目標,多個鄉、鎮率先摘掉“毒帽”,樹立了司法行政干警“吃苦善戰”的良好形象,為全州打贏禁毒攻堅戰,掃清脫貧障礙貢獻了司法行政的力量。2018年以來,12名同志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獎勵,21名同志受到州委、州政府表彰獎勵。
2013年,涼山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88.1萬人。到了2020年底,涼山已經累計減貧105.2萬人,1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2072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自此,涼山迎來第二次歷史性跨越,邁步奔向小康。